2023年1月30日
创建时间:2023/1/3013:11
标签:归来
我从精神病医院的封闭病房回家了。出病房的时候,税先生朝我招手:“再见了,kevin。”我笑着和他挥手道别。刘女士已经在病区外等候多时,接到我时,她摸摸我的头:“出来就好,出来就好”。
我是从12号的晚上“发病”的。刘女士和我连夜到医院急诊,第二天转入了精神病隔离病房,一住就是17天,春节也在医院过的。住院的时候,我老想有没有一天晚上,突然来一队兵,领头的是我一个老同学。我看见他的时候,一阵慌乱,但我还是叫出他的名字。他看见我,眼中有询问和火焰。他招呼他的兵带我离开,留下他来和精神病医生“理论”。有什么可理论的呢?是我自己要求住院的。我头痛,几乎每天头痛。我知道我并不是得了精神病,我只是头痛,但我还是选择去精神病医院。好像一个“结”,已经打了一半,没理由不把另一半打上,约定总要兑现的。到庙里许愿,总要去还愿吧?不然,下一次没有佛祖再为你祈福,没有神再听你的唠叨,你到底会成为孤家寡人。
我是在封闭病房的过道上认识税先生的,他一个人在长长的走道上来来回回的踱步。我问他,我能和你一起吗?他说可以,于是我们两个一起在病房外那唯一一条长过道上消耗能量。税先生说他有幻听,做过很多次电疗。我说我也做过电疗。于是,我和税先生成了朋友。
税先生是加籍华人,长居成都,是个老病号。上午,税先生去做电疗,我就在病房里等他回来。他回来的时候,人还是晕乎乎的。我朝他眨眨眼睛,安慰他:“没关系的,你很快会清醒过来。”中午,我和税先生一起吃饭。税先生吃饭只吃很少一点米饭,我笑税先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,税先生说你不也不吃肉吗?我无语。只有继续在肉块中挑蔬菜来下饭。税先生有美国工作经历,拿美国的医疗保险。这笔钱足够他在成都生活。我问他,你不想要个小孩吗,哪怕领养一个?税先生说养小孩太麻烦,他老了,没有精力。再说,能够领养的小孩大都都是带残疾的。残疾小孩?难道不能在亲戚那里过继一个吗?这样,终于老有所依,人生有了盼头和人气。再没有孤单的一个人在街头徘徊,带着个小孩子,到哪里都是欢歌笑语。
我的病房的隔壁就是约束房。凡是有攻击行为的,行为语言混乱的病人一律用约束带约束在这间房的病床上。他们会穿上成人纸尿布,吃喝拉撒都在床上,下不了地。“表现”好的,1天2天就可以出来。继续“捣乱”的,又捆进去。最长的,在里面一个多星期出不了房门。约束间的大门是一道铁门,“咣”一声关门,好像隔离出两个世界。天气好的时候,护工会把花园的门打开,让我们可以在花园里晒晒太阳,活络活络筋骨。约束房则始终是一个见不到阳光的世界,只有一盏日光灯,明晃晃的把里面每个人的面孔照亮。到了晚上,约束房里的病人就开始“唱歌”。骂娘骂医生,叫天叫地,使劲用手敲击床板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。有的时候,整晚他们都在嘶吼。哪怕铁门关得严严实实,他们的叫声还是断断续续的传来。外面的人就在整晚凄厉的叫声中,惊恐的度过一个漫长的夜。
为什么会有这么凄厉的夜,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悲号鸣叫?
到早上6点钟左右,约束房才安静下来,经过大半夜的“集体合唱”,里面的病人都已经精疲力竭的昏昏睡去。而约束房外的一天才刚刚开始,洗漱的,打水的,相互招呼的,用勺敲击着饭盘等待早饭的,这精神病院的进行曲在清晨明媚的阳光中缓缓奏响。吃过早饭,医生开始查房,一个教授带着一群实习医生挨个询问病人的情况。流程是这样:住院医生讲这个病人的情况和昨天的表现,教授下医嘱,加减药物,该做电疗的做电疗,该进约束房的进约束房,该做心理评估的做评估。旁边的实习医生时不时的插话,补充一下医疗上的术语。教授不置可否,实习医生汗颜自悟,不再说话。
精神病院里,最开心的事大概就是吃零食。家里人会给自己住院的亲人,带来水果和吃食。病人们相互馈赠食物,分享甜蜜。零食少的病人这个时候最可怜,不仅要忍受肚饿,还没有可以相互交换的物资,只有一个人默默躲开。还有一个乐趣是可以打乒乓球,虽然仅有的两把球拍有一把还是破的。但能打打,人好像也精神很多。我看见过税先生打乒乓球,他会发一种旋转球,把另一个和他一起打球的女士迷得晕晕乎乎:一接球,球就飞走。
 【啃书虎www.kenshuhu.com】
创建时间:2023/1/3013:11
标签:归来
我从精神病医院的封闭病房回家了。出病房的时候,税先生朝我招手:“再见了,kevin。”我笑着和他挥手道别。刘女士已经在病区外等候多时,接到我时,她摸摸我的头:“出来就好,出来就好”。
我是从12号的晚上“发病”的。刘女士和我连夜到医院急诊,第二天转入了精神病隔离病房,一住就是17天,春节也在医院过的。住院的时候,我老想有没有一天晚上,突然来一队兵,领头的是我一个老同学。我看见他的时候,一阵慌乱,但我还是叫出他的名字。他看见我,眼中有询问和火焰。他招呼他的兵带我离开,留下他来和精神病医生“理论”。有什么可理论的呢?是我自己要求住院的。我头痛,几乎每天头痛。我知道我并不是得了精神病,我只是头痛,但我还是选择去精神病医院。好像一个“结”,已经打了一半,没理由不把另一半打上,约定总要兑现的。到庙里许愿,总要去还愿吧?不然,下一次没有佛祖再为你祈福,没有神再听你的唠叨,你到底会成为孤家寡人。
我是在封闭病房的过道上认识税先生的,他一个人在长长的走道上来来回回的踱步。我问他,我能和你一起吗?他说可以,于是我们两个一起在病房外那唯一一条长过道上消耗能量。税先生说他有幻听,做过很多次电疗。我说我也做过电疗。于是,我和税先生成了朋友。
税先生是加籍华人,长居成都,是个老病号。上午,税先生去做电疗,我就在病房里等他回来。他回来的时候,人还是晕乎乎的。我朝他眨眨眼睛,安慰他:“没关系的,你很快会清醒过来。”中午,我和税先生一起吃饭。税先生吃饭只吃很少一点米饭,我笑税先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,税先生说你不也不吃肉吗?我无语。只有继续在肉块中挑蔬菜来下饭。税先生有美国工作经历,拿美国的医疗保险。这笔钱足够他在成都生活。我问他,你不想要个小孩吗,哪怕领养一个?税先生说养小孩太麻烦,他老了,没有精力。再说,能够领养的小孩大都都是带残疾的。残疾小孩?难道不能在亲戚那里过继一个吗?这样,终于老有所依,人生有了盼头和人气。再没有孤单的一个人在街头徘徊,带着个小孩子,到哪里都是欢歌笑语。
我的病房的隔壁就是约束房。凡是有攻击行为的,行为语言混乱的病人一律用约束带约束在这间房的病床上。他们会穿上成人纸尿布,吃喝拉撒都在床上,下不了地。“表现”好的,1天2天就可以出来。继续“捣乱”的,又捆进去。最长的,在里面一个多星期出不了房门。约束间的大门是一道铁门,“咣”一声关门,好像隔离出两个世界。天气好的时候,护工会把花园的门打开,让我们可以在花园里晒晒太阳,活络活络筋骨。约束房则始终是一个见不到阳光的世界,只有一盏日光灯,明晃晃的把里面每个人的面孔照亮。到了晚上,约束房里的病人就开始“唱歌”。骂娘骂医生,叫天叫地,使劲用手敲击床板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。有的时候,整晚他们都在嘶吼。哪怕铁门关得严严实实,他们的叫声还是断断续续的传来。外面的人就在整晚凄厉的叫声中,惊恐的度过一个漫长的夜。
为什么会有这么凄厉的夜,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悲号鸣叫?
到早上6点钟左右,约束房才安静下来,经过大半夜的“集体合唱”,里面的病人都已经精疲力竭的昏昏睡去。而约束房外的一天才刚刚开始,洗漱的,打水的,相互招呼的,用勺敲击着饭盘等待早饭的,这精神病院的进行曲在清晨明媚的阳光中缓缓奏响。吃过早饭,医生开始查房,一个教授带着一群实习医生挨个询问病人的情况。流程是这样:住院医生讲这个病人的情况和昨天的表现,教授下医嘱,加减药物,该做电疗的做电疗,该进约束房的进约束房,该做心理评估的做评估。旁边的实习医生时不时的插话,补充一下医疗上的术语。教授不置可否,实习医生汗颜自悟,不再说话。
精神病院里,最开心的事大概就是吃零食。家里人会给自己住院的亲人,带来水果和吃食。病人们相互馈赠食物,分享甜蜜。零食少的病人这个时候最可怜,不仅要忍受肚饿,还没有可以相互交换的物资,只有一个人默默躲开。还有一个乐趣是可以打乒乓球,虽然仅有的两把球拍有一把还是破的。但能打打,人好像也精神很多。我看见过税先生打乒乓球,他会发一种旋转球,把另一个和他一起打球的女士迷得晕晕乎乎:一接球,球就飞走。
 【啃书虎www.kenshuhu.com】